杜甫:有感·洛下舟车入
杜甫:有感·洛下舟车入
【有感·洛下舟车入】
作者:杜甫
原文:
洛下舟车入,天中贡赋均。
日闻红粟腐,寒待翠华春。
莫取金汤固,长令宇宙新。
不过行俭德,盗贼本王臣。
赏析:
【有感五首】,作于代宗广德元年(763)秋。这是其中第三首,内容和当时朝廷中迁都洛一陽一之议有关。安史乱后,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残破,每年要从江淮转运大量粮食到长安;加上吐蕃进扰,长安处在直接威胁之下,因此朝中有迁都之议。这首诗即为此有感而发。
“洛下舟车入,天中贡赋均。”首联先从洛一陽一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写起。相传周成王使召公复营洛邑,说:“此天下之中,四方入贡,道里均焉。”次句本此。两句是说,洛一陽一居于全国中心,水陆交通便利,四方入贡赋税,到这里的路程也大致相等。这里所说的内容也就是主张迁都洛一陽一的人所持的主要理由。诗人用肯定的口吻加以转述,是因为单就地理位置而论,洛一陽一确有建都的优越条件。这里先让一步,正是为了使下面转出的议论更加有力。这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手法。
“日闻红粟腐,寒待翠华春。”颔联紧承“舟车”、“贡赋”,翻出新意。“红粟腐”用【汉书。食货志】“太仓之粟,陈陈相因,腐败而不可食”。“翠华”是天子之旗,这里指代皇帝。两句是说,我近日常听说,洛一陽一的国家粮仓里堆满了已经腐败的粮食,贫寒的老百姓正延首等待皇上能给他们带来春天般的温暖呢。话说得很委婉。实际上杜甫是反对迁都洛一陽一的,但他一则旁敲侧击,说“天中”只不过提一供了苛敛之便;一则反话正说,明言百姓所待以见百姓所怨。当时持迁都之议的人们中,必有以百姓盼皇帝东幸洛一陽一为辞的,所以诗人含而不露地反唇相讥说:百姓所望的是“翠华春”,可不是盼来一场更大的灾难!
主张迁都洛一陽一的人还将洛一陽一的地险作为迁都的理由,于是诗人又针对这种议论而发表见解道:“莫取金汤固,长令宇宙新。”“莫取”,就是“不要只着眼于”的意思。杜甫并不是否认“金汤固”的作用,而是认为,对于巩固封建国家政权来说,根本的凭藉是不断革新政治,使人民安居乐业。两句一反一正,一谆谆告诫,一热情希望,显得特别语重心长。诗写到这里,已经从具体的迁都问题引申开去,提高升华到根本的施政原则,因此下一联就进一步说到怎样才能“长令宇宙新”。
“不过行俭德,盗贼本王臣。”答案原极简单而平常:只不过是皇帝躬行俭德,减少一靡一费,减轻人民的负担罢了。要知道,所谓“盗贼”,本来都是皇帝的臣民呵。腹联“莫取”、“长令”,反复叮咛,极其郑重,末联却轻描淡写地拈出“不过”二字。这高举轻放的戏剧一性一转折,使得轻描淡写的“不过”更加引人注目,更增含蕴。()为了进一步强调“行俭德”的重要,诗人又语重心长地补上一句“盗贼本王臣”,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官一逼一民反的事实,思想的深刻,感情的深沉和语言的明快尖锐,在这里被和谐地统一起来了。
这首诗富于政论色彩,又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,是带有杜甫独特个一性一的。如果说将议论引入五律这种通常用来抒情写景的形式,是杜甫的一种有意义的尝试,那么议论而挟情韵以行,便是杜甫成功的艺术经验。
-
- 描写衡山的诗句
-
2024-06-02 17:04:46
-
- 杜甫: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
-
2024-06-02 17:01:59
-
- 春的诗句
-
2024-06-02 16:59:13
-
- 诗经:著
-
2024-06-02 16:56:26
-
- 人间四月的诗句
-
2024-06-02 16:53:39
-
- 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:全诗赏析
-
2024-06-02 16:50:53
-
- 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
-
2024-06-02 16:48:06
-
- 五一劳动节的赞美诗词
-
2024-06-02 16:45:19
-
- 爱一个人入骨的诗句
-
2024-06-02 16:42:33
-
- 严武:军城早秋
-
2024-06-02 16:39:46
-
- 描写荷花的诗句
-
2024-06-02 16:37:00
-
- 爱情诗句诗歌大全,经典爱情诗词名句,古代爱情诗词十大绝唱
-
2024-06-02 16:34:13
-
- 柳如是诗词
-
2024-06-02 16:31:26
-
- 白发悲花落,青云羡鸟飞:全诗赏析
-
2024-06-02 16:28:40
-
- 荷风送香气,竹露滴清响
-
2024-06-02 16:25:53
-
- 诗经:旄丘
-
2024-06-02 16:23:07
-
- 洛阳城里见秋风,欲作家书意万重:全诗出处作者翻译赏析
-
2024-06-02 16:20:20
-
- 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
-
2024-06-02 16:17:33
-
- 苏州的诗句
-
2024-06-02 16:14:47
-
- 岑参的边塞诗
-
2024-06-02 16:12:00